新闻动态

GDC 2025:游戏用户洞察5大核心技巧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**腾讯GDC 2025揭秘:用300场测试打磨出的玩家心理学**

在旧金山Moscone中心凌晨四点的灯光下,腾讯游戏的两位用研专家正对着空荡荡的座位排练——他们没想到,三小时后,GDC 2025的这场分享会竟挤满了全球开发者。余旭伟和郑惠淑带来的不是技术参数,而是一套颠覆传统测试逻辑的"记忆狩猎"方法论。

过去八年,这对搭档为《英雄联盟》《PUBG Mobile》等20余款游戏执行了近300场玩家测试。他们发现,九成团队陷入两种误区:要么把测试当成找BUG的质检环节,要么沦为分数崇拜的数据奴隶。真正决定游戏长期魅力的,其实是玩家离场后大脑里残留的"记忆碎片"。

**《老头环》的悬崖与《头脑特工队》的启示**

演讲开场就抛出一个反常识案例。当大多数团队还在问卷里追问"你会打几分"时,Steam上《艾尔登法环》的热门评论却是关于悬崖边血迹的集体记忆。这种具象化的场景描述,恰似皮克斯动画里决定角色行为的"记忆球"——玩家不会因为某个按钮大小而沉迷游戏,但会因为"差一步就胡牌"的刺激感反复开局。

腾讯用三步骤捕捉这些记忆:先用"峰终定律"锁定玩家情绪峰值时刻,比如让测试者画出体验曲线;接着用情绪卡片匹配关键场景,某款RPG测试时就发现"困惑"标签被贴得密密麻麻;最后对比设计预期,像解构汉堡的秘制酱料般分析玩法配方。

**射击游戏的狙击枪悖论**

移动端FPS测试暴露了更深的认知鸿沟。问卷显示玩家对地图尺寸普遍满意,但行为追踪发现:狙击爱好者们即便经济崩盘也要强起大狙。这种刻在肌肉记忆里的偏好,用传统五分制问卷根本无从察觉。团队后来引入"能力-风格-动机"三维筛选法,像调配鸡尾酒般组合测试群体——竞技狂、社交党、战术控获得的记忆点截然不同。

**英雄构筑游戏的"差一点"魔法**

某款开发中的Roguelike游戏成为最佳教案。策划期望玩家通过神器组合创造独特流派,测试却显示:多数人只记得"差一点凑齐套装"的抓心挠肝。腾讯用"秘方验证法"拆解发现,问题不在神器数量,而在于数值膨胀掩盖了机制趣味。后续调整方向直指要害:增加机制型神器、强化套装联动、简化系统复杂度——就像把汉堡的肉饼煎至外焦里嫩,而非单纯堆料。

**PVP测试的隐形规则**

当测试竞技游戏时,团队甚至要扮演"规则警察"。有次《无畏契约手游》测试中,玩家因不熟悉手机端滑屏操作,把Jett的冲刺技能用成了自杀冲锋。他们不仅用慢动作回放分析操作断点,还设计了"三指玩家专属训练套餐"。这些细节让研发组意识到:核心玩法测试不是扔给玩家一个半成品,而是搭建有安全网的极限运动场。

**用玩家语言讲研发黑话**

最精彩的莫过于汇报技巧。当某款战术竞技游戏玩家说出"像仓鼠囤货般快乐"时,这个比喻瞬间让全场策划笑中带悟。相比枯燥的"背包系统满意度87分",玩家自发创造的"吃鸡时刻小剧场",往往能穿透部门墙触发集体共鸣。

这场分享的终极启示很简单:玩家评分会骗人,行为数据会撒谎,但那些脱口而出的故事不会。就像余旭伟在尾声说的——"问问自己,玩家卸载游戏三个月后,还会记得什么?"

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,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或修改。